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874萬,比去年增加40萬,龐大的畢業生群體遇上了疫情期,就業壓力前所未有。不少同學直呼:“好的工作本身就難找,現在更是難于上青天!”
據《2020高校畢業生就業報告》,截止目前,超40%的畢業生已經找到工作。就業成了老大難,多數行業崗位規模因疫情縮減。但疫情之下,也涌現出了許多新崗位。一些新興行業的火熱發展,為大學生就業帶來了新機遇、新可能。
新基建呼喚行業新人才
今年以來,新基建已成高頻熱詞被反復提及,產業的發展需要依靠專業人才推動。根據智聯招聘日前發布的《2020年新基建產業人才發展報告》顯示我國新基建核心技術人才缺口預期年底將達417萬人。
從具體職位看,2020年一季度,信息基礎設施產業核心技術崗位中,缺口較大的職位以軟件開發類為主,包括Java開發工程師、軟件工程師、Android開發工程師、高級軟件工程師、IOS開發工程師、WEB前端開發、嵌入式軟件開發、互聯網軟件工程師、系統架構設計師等,多為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各領域的通用技術人才。
具體看 2020 年一季度信息基礎設施產業下四大領域(大數據、人工智能、5G、工業互聯網)各自招聘需求較高的職位,除軟件開發等基礎通用崗位外,大數據領域對數據庫開發工程師、網絡與信息安全工程師的需求較高;人工智能需要大量算法工程師人才;通信研發工程師、通信技術工程師、無線/射頻通信工程師等是 5G 產業的核心崗位;ERP 實施顧問則是工業互聯網領域招聘最多的技術人才。
哪些崗位薪資更高?
2020年一季度,信息基礎設施產業核心技術崗位的平均招聘薪酬為10299元/月,比全行業平均(8821元/月)高16.75%。5G 及人工智能崗位薪資更優。信息科學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畢業生當前收入最高,在萬元以上。
分職業看,2020年一季度產業內平均招聘薪酬最高的職業為具有管理職能的IT技術/研發總監,其月薪達到了25932元,排在其后的是系統架構設計師與IT項目總監,月薪分別為24277元與21655元,管理類及架構類職位排名靠前。
與“國產替代”開發、攻堅環節強關聯的IC驗證工程師、集成電路IC設計/應用工程師、射頻工程師等5G相關崗位,以及音頻、圖形開發等人工智能崗位的招聘薪酬排名靠前。
從人才的當前平均收入水平可以看到,收入最高的專業是信息科學技術,月薪為 11471 元,其余月薪過萬的專業還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10344 元)、數學與應用數學(10207 元)、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10114 元),材料工程、機電、機械工程類專業背景的人才,在前 30 位專業中的薪酬排名相對靠后。
工資不高,機械類專業差在哪?
從智聯發布的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信息科學技術類人才薪資穩步保持在萬元左右,而制造業的基礎機械類人才的薪酬卻很難有較大突破。
小編的大學本科就是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上學的時候就經常聽學長學姐們說,機械類專業就業率高,找到工作不難,但是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很難。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傳統機械類專業餓不死,但也吃不好。而在當下這個智能時代,機械等傳統工科行業的落幕似乎更是注定的。
這是一張流傳出來的簽約情況說明
先來看一條2019年的新聞:一汽大眾2020年校招不再招收車輛、機械專業畢業生,崗位更多面向計算機、軟件相關專業。新聞一出,引發畢業生嘩然。的確,傳統制造業近年一直在進行數字化、智能化的轉型,但其和互聯網公司相比,在智能方面的人才和技術儲備遠遠不夠。在車市下行的情況下,一汽大眾停止招聘機械類專業畢業生,將有限的招聘資源用以引入IT專業類人才也情有可原。
再來看小編的一位同學,他歷經大學四年,研究生3年的機械專業學習,最后還是轉行去了人工智能領域,這位同學給出的答案是:研究生畢業進了機械院,工資幾千出頭,還天天加班跑工廠,而人工智能行業是現在發展最好的行業,平均薪資都在10K以上,出于個人發展的考慮,決定轉行。
小編這位同學轉行的領域可以說非常符合新基建的未來發展,他的薪酬前后也形成了明顯的差異,對比最新的新基建人才薪酬,機械專業的薪酬普遍較低,究其原因是什么?
第一,機械專業學習的內容很廣泛,但都是泛而不精。專業課程的設置與企業的實際需求不夠匹配。機械行業是傳統專業,機械設計、機電一體化,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等方向的學生在學校里并不能學習到什么尖端的知識,例如,小編當時學習的課本里講解的機床還是沈陽機床的CA6140。
第二,機械行業的知識積累緩慢,需要實際經驗的不斷積累,沒有捷徑。目前,很多傳統機械行業的公司,經過幾年的培養,機械類人員已經達到了飽和狀態,所以都不約而同的減少機械人員的招聘,轉而增加軟件人才的招聘,
第三,一個好的機械工程師需要經過多年的培養歷練,而一個信息技術類的工程師往往可以通過一段時間的速學轉型成功,兩者比較起來,機械人才的儲備需要企業要付出更大的成本。
機械類工資低一方面是社會問題,一方面是個人問題。未來,如果你還只是停留在傳統機械類工程師層面上,薪酬不會有明顯變化。
傳統工業制造人才中,電氣,機械等人才均是以生產端為主培養的專項基礎性技術類人才。他們在我們工業自動化,產業升級的過程中共同構建了一個無比重要的角色。
但在智能化的大趨勢下,機械和電氣一樣,正在由普通的通用類技術人才向高端的復合型技術人員過度,這些人需要得懂工藝、懂生產、懂設備、懂管理、懂IT才行。這是人才需求轉型和制造行業智能升級帶來的必然結果。
小編看法
在這里,我們對比新基建人才和機械專業人才之間的巨大差距,并不是也想“勸退”大家,相反,我們希望在新基建人才被炒的火熱的同時,讓大家能夠冷靜思考,信息技術人才固然重要,但是傳統技能型人才不可忽視。
新基建需要的是多維度的人才,他是在傳統工業架構發展到一定成熟階段后催生的復合型新興人才和新的產業機遇。新基建所催生的更多的是軟件類人才,這些人才能夠為新基建的建設錦上添花。
但是制造高端的機床,設計高效的產線,生產高質量的工業品,仍然需要龐大的傳統類人才不斷升級才能改變行業現狀。若要發揮新基建作用下所推動的社會,經濟的發展,前提也需要這些傳統人才能夠被重用,以及他們自身也要進行不斷升級。
5G建設再好,它不能生產出高精機床。所以,站在產業角度,我們認為傳統人才更應該受到重視。傳統類專項人才必須要做到專、精、復合性,如果能夠達到這樣的要求,不愁沒有高待遇,但很可惜目前這樣的人才少之又少。
面向未來,我們需要的是既懂制造技術又懂信息技術的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在這里,也希望高校能進一步完善豐富提高對機械專業學生的培養,也希望社會企業能夠給予機械專業的學生更多機會。